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如何提前发现和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四种手段有成效
时间:2025-08-05 14:47:05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施少伦

《我们镜中诱惑untrimmed》

  中新网8月5日电 汛期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这些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前有哪些好的监测手段能够提前发现和规避这些灾害风险?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5日举行的汛期安全知识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刘传正作出解答。

  刘传正介绍,汛期地质灾害主要有四种,一是崩塌;二是滑坡;三是泥石流;四是地面塌陷。这四种灾害类型主要是由强降雨引发的,但如果这个地区发生过地震,地震破坏了山体,表面看不出来,再经过强降雨,有可能更容易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和塌陷。如果这个地方有工程活动,比方说有切坡、有弃土、有采矿,那也更容易发生,再结合降雨的叠加作用,也更容易出现上述几种类型的灾害。

  刘传正指出,关于地质灾害的监测手段,简单可以概括为“天、空、地、人”四种手段。

  所谓“天”,是卫星遥感。如果到山区旅游,或者自己居家,关心自己所处区域的安全怎么样,可以搜索一下手机卫星地图,看看地图上有没有比如黄色的、白色的、灰白色的图斑,是否和周围有明显不一样。周围都是绿绿的植被或树木,就那一块是白色的,那么细看就会发现,那里正在发生变形,或者正在掉石头。

  所谓“空”,是航空遥感。现在普遍用无人机对人上不去的高处进行搜索,就可以看得更详细。比方说沟道泥石流,距离很远,要查看上面是不是被堵住了,通过无人机,可以把图像传回来,看看是不是有这些地质灾害隐患。

  所谓“地”,是地面监测。这是一种专业手段,比如滑坡有裂缝,就需要布置裂缝计,设定滑动的监测预警值,当达到一定量值的时候它就会自动报警。“泥石流远程我们看不到,那么可以设一个次声仪,耳朵听不到,但仪器能够监测到,说明泥石流正在向我们靠近。”

  刘传正表示,“天、空、地”这三类都是技术手段,通常叫“技防”,技术防范。

  刘传正介绍,所谓“人”,是属地百姓和游客。他们在野外游览期间,发现山体有裂缝,有变形迹象,早晨去的时候还不大,回来的时候发现变大了,立即上报,并组织人员避险撤离,这就是人防。

  “通过这几种手段,我们国家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取得了很突出的成效。”刘传正表示,“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地质灾害是可认识、可防范的,我们采用‘人防+技防’的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可以取得很好的防灾减灾成效的。” 【编辑:张子怡】

图片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个人信息安全工程指南标准规范了网络产品和服务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强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个人信息安全工程理念,预防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事件发生。汽车数据处理安全要求标准落实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关于汽车数据安全保护的要求,针对敏感个人信息、重要数据等数据在显着告知、脱敏处理等方面提出细化安全要求,有助于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引领汽车数据全流程的数据安全保护,让数字时代的信息更安全。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等系列标准,以标准推动数据跨界流动,为万物智能互联提供有力技术支持,让数字时代的联通更高效。中小微企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管理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质量评价、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等标准,规定了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产品信息多语种描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要求,聚焦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标准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提档,产品和服务质量迭代升级,让数字时代的质量更可靠。新型智慧城市评价、远程医疗系统技术要求、停车设备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要求等标准,聚焦智慧城市建设、远程医疗服务、智能停车管理、智能驾驶等城市建设和数字生活领域,将数字技术融入城市治理和服务之中,使城市居民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成果,让数字时代的发展环境更优化。《我们镜中诱惑untrimmed》  “9月下旬开始,长江上游,如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地区等地也有了一些降水,上游来水逐渐增多,但这样的补水难以灌进鄱阳湖”,许继军说,如果明年雨水较为丰沛,鄱阳湖的生态会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也需要几年才能慢慢缓过来。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changanwang@126.com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23版权所有